Saturday, April 11, 2009
Thursday, April 9, 2009
局外人的歸屬感
agnès b. 香港Bande à Part攝影展
法文「Bande à part」可解釋為「一班局外人」之意,由agnès
b.舉辦的同名攝影展,集結了10位才華洋溢的攝影師於六○、七○與八○年代期間,拍攝New York
Underground的片段。相片圍繞著當代極具代表性及影響力的歌影視藝人及樂隊,包括Andy Warhol、Patti Smith、Mick
Jagger、David Bowie、Madonna、Blondie、Johnny
Thunders、Divine等,他們一起發動這個對藝術、音樂及文化都有著極大震撼的歡騰盛世,以超過200幅珍貴的展覽相片,把New York
Underground這個對後世及現今樂壇極具影響力的時代及罕有的見證展露於大家眼前。
「Bande à part」是「pop and punk」、「hippie and disco」、「punk-rock and
glam-rock」的結合。它是一個關於「超越」、「態度」、「性」、「毒品」、「Rock'n Roll」及「New York
City」的展覽。由 agnès b.全力支持,「Bande à part」已於世界多個大城市舉辦展覽,首站位於巴黎的 agnès b. 畫廊
Galerie du
jour,跟著是倫敦、東京及洛杉磯,現在則來到香港。而當中展覽的珍貴相片及一系列相關精品將個在展覽期間限量發售。同時舉辦的別開生面電影節,揀選了
五部懷舊電影,於agnès b. CINEMA!內播放,讓大家更了解這個令人熱血沸騰的時代。
時裝 座落城市的一襲時光群像
每一件衣服的記憶,都代表著設計師的態度、表情,設計者不斷向過去的光陰探索 同時也製造了對未來的敬意
有人訂製了這衣飾的真實與想像,穿上它,不但表現了自己窮究的美感。也有人搜購了這樣追隨美麗的戒律,似乎也表現了自己對新生活的主張。不論你身體有多豪
華的時尚教具,關於時裝的朝聖地,請對日新月異的書妝價值,開始遍地開花的預言!
東方風繁華盛開 東方藍印
黑色雕花窗和紅色布幔的相搭配,「東方藍印」就是充滿著濃濃的東方風味。一系列藍染的服裝,從牛仔褲、T恤到外套、洋裝,徹底的表現了藍的美及多變。顛覆
一般牛仔褲的粗獷印象,東方藍印加入浮世繪、漢字、刺繡等東方風元素,搭配手工針織丹寧、能360度圓展的布料,將傳統的東方視覺元素與哲思,結合現代時
尚美學,讓牛仔褲也能成為潮人收藏的逸品。除此之外,一些小細節的處理,以中國古銅錢為釦、褲標使用落款印記、口袋內裡的手造藍染布、隨衣附的洗滌方法小
錦囊,再再都表現了精緻的中國風味。當然最讓東方藍印驕傲的,就是它的藍染技術,以及命名為「煉輪」的色落技術,讓穿著的過程中,與服飾留下對應的痕跡,
就像年輪一樣,刻畫出身體與服飾的輪廓與時間的歷程。
Dolder Grand Hotel by Foster + Partners
TEXT=Daniel INFO、PHOTOS= Foster + Partners / Nigel Young
「終於有人明白頂級飯店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是不少觀光客到達瑞士蘇黎士今年四月重新開幕的The Dolder Grand Hotel時,所得到的第一印象。
The Dolder Grand
Hotel擁有絕佳地利,得阿爾卑斯山環抱,俯看蘇黎世湖美景,成為蘇黎士當地的觀光地標,自1899年開幕以來,一直是歐洲豪華觀光飯店的代表之一。其
前身是一座SPA水療中心,設計師Jacques
Gros當時是依瑞士盛行的田園建築風格規劃,透過設施周圍的美麗風景和靜謐氣氛,讓訪客達到充分放鬆修養的目的。為了與新時代接軌,2004年開始規模
400萬美元的重建計畫,並於今年四月重新開幕,原本已經露出些許老態的建築以令人驚豔、充滿光采的現代面貌重回世人目光之中。
整個建築翻新工程,由倫敦享譽國際的建築師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操刀,其方案重現了Jacques Gros最初的規劃邏輯,突顯中央飯店主樓的歷史特色,同時將整座設施與周邊環境作了更完善的連結。
建築師首先拆除掉部分後期增建的不良建物,將主樓外牆顏色改回飯店落成之初的紅色與赭色外觀。之前入口設在主建物背面的安排不儘令人滿意,新的安排則將大廳入口移到南方面向蘇黎世湖,可以讓來賓從第一眼就驚異於周邊美景。
第二項重點是兩翼的新建築和附加的運動設施。飯店主體連同兩翼的外牆以鋁質的飾板覆蓋,同時構成客房陽台的欄杆,讓新舊建築融合並存。飾板上的紋路特意設
計上設計成樹枝狀,如此一來,它不僅具有裝飾及遮陽的效果,同時與周邊的森林形成共鳴,整理處理手法細緻而令人耳目一新。
新建的兩翼除了客房,分別為分被規劃為新的大型宴會廳及水療中心,後者更是這次重建的重頭戲。巨大的SPA區域面積廣達4,000平方米,表面粗獷的彎延
石牆讓室內與戶外景觀連成一片,在其中浸泡的賓客如同置身在峽谷之中,部分區域刻意鑿洞引入陽光,形成動態的光影變化,加強自然環境的空間意象。
整體來看,這項計畫不只是單純的重建和擴建,其中包含更全面的實質改變,像是利用地熱及特殊的保溫隔層,The Dolder Grand
Hotel重建後,面積擴充為兩倍,能源消耗卻只有舊建物的一半,實現Foster &
Partners一向主張的綠色建築概念。Dolderbahn登山火車(cog
railway)也在飯店區重新設立一座車站,更便於附近居民前往利用中心內的休閒運動設施,改變飯店與周邊區域的互動關係,讓The Dolder
Grand Hotel在整個社區中扮演更多樣化也更具意義的角色。
DFUN設計風尚誌
「終於有人明白頂級飯店應該是什麼樣子。」這是不少觀光客到達瑞士蘇黎士今年四月重新開幕的The Dolder Grand Hotel時,所得到的第一印象。
The Dolder Grand
Hotel擁有絕佳地利,得阿爾卑斯山環抱,俯看蘇黎世湖美景,成為蘇黎士當地的觀光地標,自1899年開幕以來,一直是歐洲豪華觀光飯店的代表之一。其
前身是一座SPA水療中心,設計師Jacques
Gros當時是依瑞士盛行的田園建築風格規劃,透過設施周圍的美麗風景和靜謐氣氛,讓訪客達到充分放鬆修養的目的。為了與新時代接軌,2004年開始規模
400萬美元的重建計畫,並於今年四月重新開幕,原本已經露出些許老態的建築以令人驚豔、充滿光采的現代面貌重回世人目光之中。
整個建築翻新工程,由倫敦享譽國際的建築師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操刀,其方案重現了Jacques Gros最初的規劃邏輯,突顯中央飯店主樓的歷史特色,同時將整座設施與周邊環境作了更完善的連結。
建築師首先拆除掉部分後期增建的不良建物,將主樓外牆顏色改回飯店落成之初的紅色與赭色外觀。之前入口設在主建物背面的安排不儘令人滿意,新的安排則將大廳入口移到南方面向蘇黎世湖,可以讓來賓從第一眼就驚異於周邊美景。
第二項重點是兩翼的新建築和附加的運動設施。飯店主體連同兩翼的外牆以鋁質的飾板覆蓋,同時構成客房陽台的欄杆,讓新舊建築融合並存。飾板上的紋路特意設
計上設計成樹枝狀,如此一來,它不僅具有裝飾及遮陽的效果,同時與周邊的森林形成共鳴,整理處理手法細緻而令人耳目一新。
新建的兩翼除了客房,分別為分被規劃為新的大型宴會廳及水療中心,後者更是這次重建的重頭戲。巨大的SPA區域面積廣達4,000平方米,表面粗獷的彎延
石牆讓室內與戶外景觀連成一片,在其中浸泡的賓客如同置身在峽谷之中,部分區域刻意鑿洞引入陽光,形成動態的光影變化,加強自然環境的空間意象。
整體來看,這項計畫不只是單純的重建和擴建,其中包含更全面的實質改變,像是利用地熱及特殊的保溫隔層,The Dolder Grand
Hotel重建後,面積擴充為兩倍,能源消耗卻只有舊建物的一半,實現Foster &
Partners一向主張的綠色建築概念。Dolderbahn登山火車(cog
railway)也在飯店區重新設立一座車站,更便於附近居民前往利用中心內的休閒運動設施,改變飯店與周邊區域的互動關係,讓The Dolder
Grand Hotel在整個社區中扮演更多樣化也更具意義的角色。
DFUN設計風尚誌
Dreamland: 1970年代起的建築實驗 in MoMA
DFUN設計風尚誌
Canoviano Taipei 從台灣大師看見清新義大利
TEXT=Hui Hui Wu PHOTO=Hui Hui Wu
「Canoviano」是位於米蘭附近的一個小鎮,當地獨特的清淡風味料理是完全跟以往濃郁口感的義
大利烹調手法完全不同。日本東京早在幾年前,由著名的日本義大利料理師植竹隆政加上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創造的Canoviano
Cafe,刮起一陣「植竹流」義大利料理旋風。台北也在2007年引進「Canoviano Taipei」,加上Taipei
101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的原堂室內設計,把「植竹流」義大利料理推到最高境界。
走進「Canoviano
Taipei」,環顧整個空間,眼前呈現的是一種無壓力的暖色系大廳,乾淨俐落的線條,觸感柔和的材質,彷彿有一種太空艙裡飄飄然的感覺。雖然這是一間義
大利餐廳,但是沒有華麗的水晶吊飾燈垂吊著,沒有沉重的花紋布幔懸掛著,更沒有奢侈的古典家俱擺設著,一切以簡約明亮的設計加上燈光效果來彰顯整體飲食氣
氛的不平凡。
以整體空間來說,原堂設計團隊以日式優雅加上一點義大利建築的穩重,米白色調展現出一派低調奢華。挑高明亮的空間是整個設計的重點,加上花崗石縱樑的搭配
彷彿置身於古世紀歐洲教堂。直立面晶瑩剔透的玻璃把入口掩映在涼爽的陰影之中,並以此強調把陽光從室外帶入室內,造成視覺上過渡和轉換的趣味性。雖然燈具
造型並不繁瑣,但是在配置方面相當頗費心思,以次要燈源去襯托主要燈源,吧台的設計融合了時尚潮流和現代風格,再加上底部的裝飾燈光,在淡黃色燈光的烘托
下更顯幾分神祕。整體搭配令顧客倍感舒適無壓力,呈現出現代設計的人情味。
從設計中,不難發現原堂設計團隊將設計融入了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對健康生活的嚮往,以人為本的主題貫穿此餐廳由內而外的每一個細節。這些理念也是「植竹
流」所希望傳遞給顧客無負擔的新美食主義。可以說是「美食」和「室內設計」兩者相輔相成,在調和視覺和整體氛圍中,「Canoviano
Taipei」所帶領的餐廳設計是不容小覷的。
==================
Canoviano Taipei設計團隊
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
成立於1978年,由李祖原和王重平兩位名建築師共同創辦於台北,目前在上海、北京
及瀋陽都有辦事處。在這近三十年來,完成的作品高達兩百多件,在建築方面或是室內設計方面都擁有極高的評價。「原堂」是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裡的室內設計部
門,從他們的作品可以看見對建築空間的尊重,不只有在空間基礎上的改造著手,還很注重細節到整體的影響,力圖展現出獨特的「原堂」風格。
代表作品:
1. 「Canoviano Taipei 」(2007年)
2. 「Taipei 101」 (2002年)
3. 瀋陽民營企業大樓 (2001年)
4. 台北西班牙辦事處 (2000年)
5. 高雄長谷世貿聯合國 (1992年)
DFUN設計風尚誌
「Canoviano」是位於米蘭附近的一個小鎮,當地獨特的清淡風味料理是完全跟以往濃郁口感的義
大利烹調手法完全不同。日本東京早在幾年前,由著名的日本義大利料理師植竹隆政加上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創造的Canoviano
Cafe,刮起一陣「植竹流」義大利料理旋風。台北也在2007年引進「Canoviano Taipei」,加上Taipei
101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的原堂室內設計,把「植竹流」義大利料理推到最高境界。
走進「Canoviano
Taipei」,環顧整個空間,眼前呈現的是一種無壓力的暖色系大廳,乾淨俐落的線條,觸感柔和的材質,彷彿有一種太空艙裡飄飄然的感覺。雖然這是一間義
大利餐廳,但是沒有華麗的水晶吊飾燈垂吊著,沒有沉重的花紋布幔懸掛著,更沒有奢侈的古典家俱擺設著,一切以簡約明亮的設計加上燈光效果來彰顯整體飲食氣
氛的不平凡。
以整體空間來說,原堂設計團隊以日式優雅加上一點義大利建築的穩重,米白色調展現出一派低調奢華。挑高明亮的空間是整個設計的重點,加上花崗石縱樑的搭配
彷彿置身於古世紀歐洲教堂。直立面晶瑩剔透的玻璃把入口掩映在涼爽的陰影之中,並以此強調把陽光從室外帶入室內,造成視覺上過渡和轉換的趣味性。雖然燈具
造型並不繁瑣,但是在配置方面相當頗費心思,以次要燈源去襯托主要燈源,吧台的設計融合了時尚潮流和現代風格,再加上底部的裝飾燈光,在淡黃色燈光的烘托
下更顯幾分神祕。整體搭配令顧客倍感舒適無壓力,呈現出現代設計的人情味。
從設計中,不難發現原堂設計團隊將設計融入了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對健康生活的嚮往,以人為本的主題貫穿此餐廳由內而外的每一個細節。這些理念也是「植竹
流」所希望傳遞給顧客無負擔的新美食主義。可以說是「美食」和「室內設計」兩者相輔相成,在調和視覺和整體氛圍中,「Canoviano
Taipei」所帶領的餐廳設計是不容小覷的。
==================
Canoviano Taipei設計團隊
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
成立於1978年,由李祖原和王重平兩位名建築師共同創辦於台北,目前在上海、北京
及瀋陽都有辦事處。在這近三十年來,完成的作品高達兩百多件,在建築方面或是室內設計方面都擁有極高的評價。「原堂」是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裡的室內設計部
門,從他們的作品可以看見對建築空間的尊重,不只有在空間基礎上的改造著手,還很注重細節到整體的影響,力圖展現出獨特的「原堂」風格。
代表作品:
1. 「Canoviano Taipei 」(2007年)
2. 「Taipei 101」 (2002年)
3. 瀋陽民營企業大樓 (2001年)
4. 台北西班牙辦事處 (2000年)
5. 高雄長谷世貿聯合國 (1992年)
DFUN設計風尚誌
Antonino Cardillo:凸面屋(巴塞隆納)
埋在石材裡的佛朗明哥舞
【CURATOR= 馬修 INFORMATION、PHOTOS= Antonino Cardillo】
作品小檔案
地點:鄰近巴塞隆納,西班牙
時間:2008
面積:兩層樓分別為230以及130
最高高度:10公尺
如果建築就像埋藏在石材裡的音樂,它的肢體可以舞動嗎?也許照片中的建築物總是靜止不動,但事實上,它卻不停的轉變,包括裡面的人和燈光都是如此。
位於地中海,一棟被林野和波浪狀石牆圍繞的小屋裡,一道傾斜的光就像無數細劍,短暫的刻畫每座牆面,就像反覆無常的巧手。究竟在時光的流逝下,這道光能夠寫下多少的故事呢?
一道彎曲的牆面和光影嬉戲。光線浸浴著牆,但在一瞬間超越了那道弧線,必須用一條切線來決定光亮與黑影的邊際。這個動作帶來了不確定、易變性、蔭蔽以及難以形容的美。
由此一來,透過建築的肢體,燈光為建築做了解釋。就像肌肉上的陰影,它的形式既明確又充滿了決定性。
這裡,就像一曲佛朗明哥舞,軀體崩離,侵入空間,不去定義空白,亦不詮釋在其中舞動的各種可能性;肢體與感官皆然,敏銳又精確,神秘卻閃耀著光輝,封閉卻又充滿了多種可能。軀體裡潛藏的另一副軀體,壓抑地、懸疑地,持續地藏匿在這條曲型軌道。
然而,就像一段佛朗明哥舞,動作的發展,它難以言喻的熱情,只因為那一瞬間的成功而真實存在。那莊嚴、靜止的瞬間彷彿挑戰著永恆。
以此,平滑、高聳與靜止,一堵牆反抗沉默。而這樣的靜止反常地支持之前的舞動,賦予其本質更多感動。
Antonino Cardillo
建
築師Antonino Cardillo曾和Iolanda
Lima教授共同接受訓練長達五年的時間,並且協助她完成的多本科學著作,包括在Palermo的建築史。2003到2004年間他在米蘭的Nonis
Maggiore事務所以及羅馬的Manfredi
Nicoletti工作。從2004年開始在羅馬開設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專精於建築、室內設計、都市設計以及景觀建築。他也為英國的Blueprint雜
誌以及Alitalia航空雜誌撰寫文章。最近,他投身於Cesare Casati
教授所指導的室內設計實驗室,他們的作品被選入2008年聖彼得堡的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Dialog。Antonino Cardillo大多數的設計以及出版品散見於多本國際雜誌。
DFUN設計風尚誌
【CURATOR= 馬修 INFORMATION、PHOTOS= Antonino Cardillo】
作品小檔案
地點:鄰近巴塞隆納,西班牙
時間:2008
面積:兩層樓分別為230以及130
最高高度:10公尺
如果建築就像埋藏在石材裡的音樂,它的肢體可以舞動嗎?也許照片中的建築物總是靜止不動,但事實上,它卻不停的轉變,包括裡面的人和燈光都是如此。
位於地中海,一棟被林野和波浪狀石牆圍繞的小屋裡,一道傾斜的光就像無數細劍,短暫的刻畫每座牆面,就像反覆無常的巧手。究竟在時光的流逝下,這道光能夠寫下多少的故事呢?
一道彎曲的牆面和光影嬉戲。光線浸浴著牆,但在一瞬間超越了那道弧線,必須用一條切線來決定光亮與黑影的邊際。這個動作帶來了不確定、易變性、蔭蔽以及難以形容的美。
由此一來,透過建築的肢體,燈光為建築做了解釋。就像肌肉上的陰影,它的形式既明確又充滿了決定性。
這裡,就像一曲佛朗明哥舞,軀體崩離,侵入空間,不去定義空白,亦不詮釋在其中舞動的各種可能性;肢體與感官皆然,敏銳又精確,神秘卻閃耀著光輝,封閉卻又充滿了多種可能。軀體裡潛藏的另一副軀體,壓抑地、懸疑地,持續地藏匿在這條曲型軌道。
然而,就像一段佛朗明哥舞,動作的發展,它難以言喻的熱情,只因為那一瞬間的成功而真實存在。那莊嚴、靜止的瞬間彷彿挑戰著永恆。
以此,平滑、高聳與靜止,一堵牆反抗沉默。而這樣的靜止反常地支持之前的舞動,賦予其本質更多感動。
Antonino Cardillo
建
築師Antonino Cardillo曾和Iolanda
Lima教授共同接受訓練長達五年的時間,並且協助她完成的多本科學著作,包括在Palermo的建築史。2003到2004年間他在米蘭的Nonis
Maggiore事務所以及羅馬的Manfredi
Nicoletti工作。從2004年開始在羅馬開設自己的建築事務所,專精於建築、室內設計、都市設計以及景觀建築。他也為英國的Blueprint雜
誌以及Alitalia航空雜誌撰寫文章。最近,他投身於Cesare Casati
教授所指導的室內設計實驗室,他們的作品被選入2008年聖彼得堡的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Dialog。Antonino Cardillo大多數的設計以及出版品散見於多本國際雜誌。
DFUN設計風尚誌
Beyond Cartoon 別處卡通--亞洲當代藝術聯展
【TEXT=楊諮宜 PHOTOS=Beyond Art Space 提供】
卡通是多種藝術表現樣式之一,富含著多種釋義。二十世紀初大量出現在報章雜誌,它們帶有幽默或諷刺的意味,作為闡釋社會狀態和政治情況的隱喻符號。60年
代美國流行藝術家羅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安迪.沃荷(Andy
Warhol)、運用流行文化符號複製與創新的創作模式,將卡通打破了原本僅限大眾文化範疇於而進入了當代藝術的殿堂。
策展的Mila
Bollansee米拉‧博蘭西表示,年輕的亞洲藝術家非常努力地在社會的急劇變革和他們樂此不疲的藝術表現中找到藝術的平衡點。卡通藝術就是一種非常好
的讓亞洲藝術家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感覺去創作正宗的、與當代生活相關的藝術作品的媒介形式,卡通藝術本身也更直接地進入觀眾的靈魂。與當代藝術其他表現形式
相比,卡通表現形式更能不晦澀的表達自身。在日本最先興起卡通藝術潮流之後,中國藝術界當然也開始廣泛運用這一表現形式並更多元化地表現它。“玩世現實主
義”是對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批判,而“卡通藝術”則更敏感、更人性化的表現藝術家自身對生存狀態和社會現實的批判。每個卡通藝術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法去評價
他/她自己感受到的社會和生活。
像1982 出生於日本千葉縣的年輕藝術家Ryoko Kato 加藤遼子的作品慣常描述自我想像自己與北極熊之類的聰明動物們居住在一個夢幻世界裏,與此同時,它們又是日本工業環境的受害者。她所描繪的人物經常表現出悲傷失望和迷茫感。
中國楊納創造的青春、富於感染力的少女形象,濃妝豔抹,充分展現了女性的柔美和性感,是性感而時尚的偶像。她的創作啟發我們思考中國當下的生活,一種所有障礙、禁忌、道德義務逐漸消失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台灣的石大宇創造了“吒龍”,一個身材滾圓、有著祥雲刺、天真可愛卻叛逆十足、渾身帶勁的卡通形象。創作原型脫胎於哪吒與李小龍。這兩個經典人物都有著誠實、正直、勇敢和開創新局的叛逆性格,其精神和影響力早已超越時空的局限。
Mila
Bollansee說,來自“亞洲卡通藝術”的強烈攻勢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它無限多樣的表達方式和在我們社會的變遷中,那感覺混合著喜悅與思想深處的哀傷。
它也是一種堅定的代表自身、非常幽默的方式,同時也可能同動畫和視頻等其他的媒介相結合。基於這已開始呈現的強大的建立在“卡通藝術”之上並在調整中進步
的模式。毫無疑問,“卡通藝術”將會繼續發展,我希望它保持鮮活的形象並作為人類不朽的青春與快樂的靈魂進入藝術雋永的殿堂。
DFUN設計風尚誌
卡通是多種藝術表現樣式之一,富含著多種釋義。二十世紀初大量出現在報章雜誌,它們帶有幽默或諷刺的意味,作為闡釋社會狀態和政治情況的隱喻符號。60年
代美國流行藝術家羅依‧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安迪.沃荷(Andy
Warhol)、運用流行文化符號複製與創新的創作模式,將卡通打破了原本僅限大眾文化範疇於而進入了當代藝術的殿堂。
策展的Mila
Bollansee米拉‧博蘭西表示,年輕的亞洲藝術家非常努力地在社會的急劇變革和他們樂此不疲的藝術表現中找到藝術的平衡點。卡通藝術就是一種非常好
的讓亞洲藝術家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感覺去創作正宗的、與當代生活相關的藝術作品的媒介形式,卡通藝術本身也更直接地進入觀眾的靈魂。與當代藝術其他表現形式
相比,卡通表現形式更能不晦澀的表達自身。在日本最先興起卡通藝術潮流之後,中國藝術界當然也開始廣泛運用這一表現形式並更多元化地表現它。“玩世現實主
義”是對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批判,而“卡通藝術”則更敏感、更人性化的表現藝術家自身對生存狀態和社會現實的批判。每個卡通藝術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法去評價
他/她自己感受到的社會和生活。
像1982 出生於日本千葉縣的年輕藝術家Ryoko Kato 加藤遼子的作品慣常描述自我想像自己與北極熊之類的聰明動物們居住在一個夢幻世界裏,與此同時,它們又是日本工業環境的受害者。她所描繪的人物經常表現出悲傷失望和迷茫感。
中國楊納創造的青春、富於感染力的少女形象,濃妝豔抹,充分展現了女性的柔美和性感,是性感而時尚的偶像。她的創作啟發我們思考中國當下的生活,一種所有障礙、禁忌、道德義務逐漸消失的無拘無束的生活。
台灣的石大宇創造了“吒龍”,一個身材滾圓、有著祥雲刺、天真可愛卻叛逆十足、渾身帶勁的卡通形象。創作原型脫胎於哪吒與李小龍。這兩個經典人物都有著誠實、正直、勇敢和開創新局的叛逆性格,其精神和影響力早已超越時空的局限。
Mila
Bollansee說,來自“亞洲卡通藝術”的強烈攻勢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它無限多樣的表達方式和在我們社會的變遷中,那感覺混合著喜悅與思想深處的哀傷。
它也是一種堅定的代表自身、非常幽默的方式,同時也可能同動畫和視頻等其他的媒介相結合。基於這已開始呈現的強大的建立在“卡通藝術”之上並在調整中進步
的模式。毫無疑問,“卡通藝術”將會繼續發展,我希望它保持鮮活的形象並作為人類不朽的青春與快樂的靈魂進入藝術雋永的殿堂。
DFUN設計風尚誌
童心未泯 搶進Kidult一族
DFUN設計風尚誌
台灣嘸設計? 20公共設施好設計vs.爛設計
Design | |
DFUN設計風尚誌
設計的祕境 Tord Boontje的秘密花園
【TEXT:葉穎 PHOTO:葉穎/Moroso】
關於創作,怎麼從靈光乍現到碰的到摸的著的物件?不論最後的成果是藝術品還是貼近生活的產品,這中間從彼到此的路徑,想必是無人不感到神奇與興趣的!
也正因為這中間看似可被控制卻又無法全然被理智跟規劃所掌握,多年以來宗教與神密的成分,或多或少會被當做解釋所以然的原因之一。
在Moroso米蘭展場剛剛展出的The Little Wild Garden of
Love,或許可以視作將這個過程詮釋到位且清晰易懂的例子。即便身為設計師的Tord
Boontje謙稱,從入口的手寫字、雨聲嘩啦的櫥窗、乾冰盈室到鏡室折射空間等等,不過是為凸顯Moroso專為花園戶外所設計的家具。實際的物件與剪
影不時穿插在牆面與地面上,加上Tord Boontje本人手繪塗鴉的過程不間斷的以投影的方式,顯像在家具跟陳列上。Tord
Boontje針對自己Wednesday Light作品的自訴的歷程,讓人身處其境,逼真程度幾近回溯到那時那刻。
Tord Boontje構想出Wednesday Light時,正遇到設計生涯的瓶頸。當時妻子懷著他們的第一個小孩,Tord
Boontje一面陪產,一面在設計工作上試圖將自己放空,一天小孩開始學走路,他陪孩子到公園散步,走累了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仰頭看見陽光照射的樹蔭灑
落地面的影子,讓他頓時有了靈感!「什麼是可以無需語言溝通,甚至突破國界藩籬就可以牽動人心的題材?」「帶有童話感的剪影!」他在樹蔭下、內心深處激動
地迴盪著這樣的答案,促成他以Wednesday
Light為起點,一直延續至今的作品主軸。當時正逢極簡風格盛行,那樣以繁複為基調的剪影表達成為時代先鋒,替Tord
Boontje帶來至今不墜的國際聲望。
在Moroso位於米蘭家具官方展場之外的展外展上,構思Wednesday
Light的過程無聲地播放,如絮語般,隨著走馬燈似的光影流轉,尤其當這一系列Moroso戶外家具系列裡,悠哉百分的戶外躺椅、吊床錯置在展場裡頭,
選一處搖搖盪盪的位置坐下,除了可以看到Tord
Boontje精心布置,如當天公園裡的樹影再現,還配合著他本人佈展中徒手繪出花鳥圖樣的短片,乾冰輕煙裊裊中,秘密花園的主題很是貼切,令人迷戀幻覺
卻無以清楚名之從哪兒被蠱惑的神秘感,然而神祕以及不一語道破之間,在我看來卻是身為設計者-Tord
Boontje最忠實的心裡秘境、最懇切的自述與創作剖析。
DFUN設計風尚誌
關於創作,怎麼從靈光乍現到碰的到摸的著的物件?不論最後的成果是藝術品還是貼近生活的產品,這中間從彼到此的路徑,想必是無人不感到神奇與興趣的!
也正因為這中間看似可被控制卻又無法全然被理智跟規劃所掌握,多年以來宗教與神密的成分,或多或少會被當做解釋所以然的原因之一。
在Moroso米蘭展場剛剛展出的The Little Wild Garden of
Love,或許可以視作將這個過程詮釋到位且清晰易懂的例子。即便身為設計師的Tord
Boontje謙稱,從入口的手寫字、雨聲嘩啦的櫥窗、乾冰盈室到鏡室折射空間等等,不過是為凸顯Moroso專為花園戶外所設計的家具。實際的物件與剪
影不時穿插在牆面與地面上,加上Tord Boontje本人手繪塗鴉的過程不間斷的以投影的方式,顯像在家具跟陳列上。Tord
Boontje針對自己Wednesday Light作品的自訴的歷程,讓人身處其境,逼真程度幾近回溯到那時那刻。
Tord Boontje構想出Wednesday Light時,正遇到設計生涯的瓶頸。當時妻子懷著他們的第一個小孩,Tord
Boontje一面陪產,一面在設計工作上試圖將自己放空,一天小孩開始學走路,他陪孩子到公園散步,走累了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仰頭看見陽光照射的樹蔭灑
落地面的影子,讓他頓時有了靈感!「什麼是可以無需語言溝通,甚至突破國界藩籬就可以牽動人心的題材?」「帶有童話感的剪影!」他在樹蔭下、內心深處激動
地迴盪著這樣的答案,促成他以Wednesday
Light為起點,一直延續至今的作品主軸。當時正逢極簡風格盛行,那樣以繁複為基調的剪影表達成為時代先鋒,替Tord
Boontje帶來至今不墜的國際聲望。
在Moroso位於米蘭家具官方展場之外的展外展上,構思Wednesday
Light的過程無聲地播放,如絮語般,隨著走馬燈似的光影流轉,尤其當這一系列Moroso戶外家具系列裡,悠哉百分的戶外躺椅、吊床錯置在展場裡頭,
選一處搖搖盪盪的位置坐下,除了可以看到Tord
Boontje精心布置,如當天公園裡的樹影再現,還配合著他本人佈展中徒手繪出花鳥圖樣的短片,乾冰輕煙裊裊中,秘密花園的主題很是貼切,令人迷戀幻覺
卻無以清楚名之從哪兒被蠱惑的神秘感,然而神祕以及不一語道破之間,在我看來卻是身為設計者-Tord
Boontje最忠實的心裡秘境、最懇切的自述與創作剖析。
DFUN設計風尚誌
吭?設計和藝術的界線在哪裡? 荷蘭HUH告訴你答案
TEXT=Mina Wu PHOTOS=HUH 提供
在亞洲,設計和藝術向來井水不犯河水,各自有一方天空。因為我沒有在台灣修習過藝術或設計課程,所以我常常會被人家問我「妳做的作品到底是設計還是藝術」這樣的問題而困惑著。
直到最近我才發現,即便歐洲,大部分地方也還是把藝術和設計分得清楚,大約是我的環境特異,所以我求學生涯中,一直沒有考慮過要把設計和藝術分的清楚的念
頭。但是自從進了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之後,然後隨著我開始在雜誌上被採訪,我也不斷的被問到我如何定位我的作品的問題,所以漸漸的,我才開始把設計和藝術做一個定義上的區
分。
其實說到底,這還是很個人的區分法。畢竟不管在台灣在荷蘭,我都沒有讀過類似設計概論或是設計史/藝術史的課程。雖然在台灣的各位可能心中都已經有定論藝術和設計各是什麼東西,但是用我的看法來換個角度思考看看,或許你會看到一些不同的景色。
我把作品拆解區分成三個要素:核心概念、實用性、裝飾性。藝術作品最主要的構成份子就是概念,或者可以說,背後的故事。藝術以表達概念或背後的故事為目
標,實用方面不在考慮範圍中,而裝飾性,或說,視覺效果則是不在最主要的考慮範圍中,所以有最好,但是沒有也稱不上致命傷。
相對於藝術站在天平的另一邊的,是手工藝。手工藝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生活所以裝飾性和製作技巧最重要,沒有概念在背後支撐也可以。能不能被使用則是其次,裝飾也是一種使用手法。
介於其中的就是設計,設計不管是要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或是美化、提點生活,重點是要被使用。但是因為「美」是一般性被大眾需求的,所以裝飾性也要有。而因為
設計是有目的性的(改變或提點生活),所以必須要有背後的概念存在。但是概念這種東西因為抽象,所以沒有必要搞的像藝術一樣,跟日常生活脫離。
我自己是常常覺得,設計像道教一樣,以服務世俗為主要精神。
這樣的想法,其實還是傳承自我大學Gerrit Rietveld
Academie。這間由名建築師創辦的藝術學院,在荷蘭算是數一數二的藝術學院。校風自由奔放,兼容並蓄,在這種近乎於熱情的藝術學院中,不難想像設計
相關學系如珠寶設計、室內設計、建築、產品設計和服裝織品設計等系別,也染上一些藝術家的瘋氣。所以這次我想要介紹的,就是從Rietveld畢業的學生
所組成的設計團體「HUH」。
HUH一開始只有Rietveld(及姊妹校碩士班Sandburg
Institue)的畢業生,然後漸漸也有其他荷蘭「藝術學院」所畢業的「設計師」加入。成員間其實各自獨立,只是有相似的背景。一週或兩週開一次會,分
配工作、追討進度,其他時間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室--有些甚至不是同一個城市--中工作。當初會想成立這個HUH(發音聽起來像「吭?」,也的確是這個意
思)這個團體,也不過單單想著團結力量大,這樣比較好在銷售市場上佔一席之地。不過這幾年下來,也倒有一番成績。他們的作品很典型荷蘭的,帶一點幽默,帶
一點懷舊。你喜歡的舊椅子(或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舊椅子),都可以改造成搖椅;餅乾罐子做成的珠寶;舊酒杯堆成的蠟燭台…我問他們,難道沒有人問過你們,設
計和藝術的分界嗎?
創團元老之一Suzanna回答我,有啊。
我問,那對妳而言,設計和藝術差別在哪裡?
Suzanne理所當然似的回答:「吭?設計可以拿來使用,就是這樣啊。」
啊。就是這樣啊。我突然有一種我之前一直想太多的感覺呢…。
DFUN設計風尚誌
在亞洲,設計和藝術向來井水不犯河水,各自有一方天空。因為我沒有在台灣修習過藝術或設計課程,所以我常常會被人家問我「妳做的作品到底是設計還是藝術」這樣的問題而困惑著。
直到最近我才發現,即便歐洲,大部分地方也還是把藝術和設計分得清楚,大約是我的環境特異,所以我求學生涯中,一直沒有考慮過要把設計和藝術分的清楚的念
頭。但是自從進了Design Academy
Eindhoven之後,然後隨著我開始在雜誌上被採訪,我也不斷的被問到我如何定位我的作品的問題,所以漸漸的,我才開始把設計和藝術做一個定義上的區
分。
其實說到底,這還是很個人的區分法。畢竟不管在台灣在荷蘭,我都沒有讀過類似設計概論或是設計史/藝術史的課程。雖然在台灣的各位可能心中都已經有定論藝術和設計各是什麼東西,但是用我的看法來換個角度思考看看,或許你會看到一些不同的景色。
我把作品拆解區分成三個要素:核心概念、實用性、裝飾性。藝術作品最主要的構成份子就是概念,或者可以說,背後的故事。藝術以表達概念或背後的故事為目
標,實用方面不在考慮範圍中,而裝飾性,或說,視覺效果則是不在最主要的考慮範圍中,所以有最好,但是沒有也稱不上致命傷。
相對於藝術站在天平的另一邊的,是手工藝。手工藝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生活所以裝飾性和製作技巧最重要,沒有概念在背後支撐也可以。能不能被使用則是其次,裝飾也是一種使用手法。
介於其中的就是設計,設計不管是要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或是美化、提點生活,重點是要被使用。但是因為「美」是一般性被大眾需求的,所以裝飾性也要有。而因為
設計是有目的性的(改變或提點生活),所以必須要有背後的概念存在。但是概念這種東西因為抽象,所以沒有必要搞的像藝術一樣,跟日常生活脫離。
我自己是常常覺得,設計像道教一樣,以服務世俗為主要精神。
這樣的想法,其實還是傳承自我大學Gerrit Rietveld
Academie。這間由名建築師創辦的藝術學院,在荷蘭算是數一數二的藝術學院。校風自由奔放,兼容並蓄,在這種近乎於熱情的藝術學院中,不難想像設計
相關學系如珠寶設計、室內設計、建築、產品設計和服裝織品設計等系別,也染上一些藝術家的瘋氣。所以這次我想要介紹的,就是從Rietveld畢業的學生
所組成的設計團體「HUH」。
HUH一開始只有Rietveld(及姊妹校碩士班Sandburg
Institue)的畢業生,然後漸漸也有其他荷蘭「藝術學院」所畢業的「設計師」加入。成員間其實各自獨立,只是有相似的背景。一週或兩週開一次會,分
配工作、追討進度,其他時間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室--有些甚至不是同一個城市--中工作。當初會想成立這個HUH(發音聽起來像「吭?」,也的確是這個意
思)這個團體,也不過單單想著團結力量大,這樣比較好在銷售市場上佔一席之地。不過這幾年下來,也倒有一番成績。他們的作品很典型荷蘭的,帶一點幽默,帶
一點懷舊。你喜歡的舊椅子(或是他們自己找到的舊椅子),都可以改造成搖椅;餅乾罐子做成的珠寶;舊酒杯堆成的蠟燭台…我問他們,難道沒有人問過你們,設
計和藝術的分界嗎?
創團元老之一Suzanna回答我,有啊。
我問,那對妳而言,設計和藝術差別在哪裡?
Suzanne理所當然似的回答:「吭?設計可以拿來使用,就是這樣啊。」
啊。就是這樣啊。我突然有一種我之前一直想太多的感覺呢…。
DFUN設計風尚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