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1, 2007

現代未來派:Massimo Iosa Ghini


Iosa Ghini一點也不像他作品所表現的活潑前衛,或許是蓄積的熱情已經全數灌注於設計上了,總覺得他不像其他義大利設計師言談間肢體語言豐富,反而顯得冷靜沈著。
文/丑宛茹 圖片/提供丑宛茹、STUDIO IOSAGHINI

2005年4月的米蘭三年中心(La Triennale di Milano)配合一年一度的米蘭設計週,展出大師Ettore Sottsass在Memphis時期的經典作品、上百幅Alessandro Mendi的設計手稿、Enzo Mari指導的日本杉木家具設計、Gaetano Pesce的個展「The Sound of Noise」及Massimo Iosa Ghini的未來生活願景「Fluid」設計……,豐富的內容讓人目不暇給。其中,Massimo Iosa Ghini或許是國人較不熟悉的一位義大利中生代建築師,洋溢的才華實值得我們進一步去認識。
從天馬行空的漫畫起家
Massimo Iosa Ghini,1959年生,念的是建築,創業的起點卻是漫畫,他所創作的角色─活躍於30年代非洲的間諜Eduardo A. Sillavengo─造成了極大的轟動,流暢有力的線條、緊張懸疑的劇情,為他建立了知名度。小有名氣的Iosa Ghini隨之開始從事傢具與家用品的創作,這些物件就像是從他繪製的漫畫奇想中被直接抽取轉換成立體器物般,飛揚的拋物線、不對稱的造形加上鮮豔飽滿的色彩,充滿著未來奇想。八○年代的他,才二十幾歲便積極參與義大利前衛設計運動,以創作表達對於社會、政治的批判,與Stefano Giovannon、Guido Venturini……等十餘位同好組成了Bolidismo團體(Bolidismo意指快速移動的物體),特色承襲自義大利未來派(Futurism),或有人謂其師法自Raymond Lowey的流線風格,以速度感與動感來顯露機械文明的真諦以及對未來城市的浪漫幻想。大膽與率性的創意表現讓大師Ettore Sottsass慧眼相中,邀請他共同參與Memphis團體。

自此,Iosa Ghini逐漸活躍於國際設計舞台,除與Moroso、Olivari、Silhouette……等大廠合作產品設計外,同時也從事本行:空間與建築設計。1993年與包括Gehry、Sottsass、Mendini……等共八位建築師,為德國漢諾威街頭設計地標式的公車亭專案,為沈悶的商展城市漢諾威注入了時尚的氣息;Iosa Ghini的作品「Friedlichwall」,像是一艘航行中的飛船,對比於車亭旁帶有歷史語言的建築,格外凸顯其未來感。也就是他強烈的個人特色,漢諾威在舉辦世博會EXPO 2000時,特地邀請Iosa Ghini重塑老舊的Kropcke地鐵站,從指標、告示板、馬賽克壁畫到候車椅、照明燈、資訊站,讓進入車站的遊客們,彷彿到了異想世界,體驗驚奇;這個設計案更成了Iosa Ghini的代表作之一。
跟Iosa Ghini見面的第一印象,一點也不像他作品所表現的活潑前衛,反而顯得有些靦腆,說起話來溫和有禮,或許是蓄積的熱情已經全數灌注於設計上了,總覺得他不像其他義大利設計師言談間肢體語言豐富,反而顯得冷靜沈著。Iosa Ghini曾在佛羅倫斯與米蘭兩地學習建築,前者濃厚的文藝復興及實驗創作氣息加上後者的新潮前衛與流行時尚,在Iosa Ghini身上融會出魔幻卻洗鍊的創作風格。他今年受邀於米蘭三年中心展出的未來生活願景設計「Fluid」,係與義大利SAPORITI公司合作,以流體的概念,呈現出理想中的生活空間。
「Fluid」一詞,其實常常出現於Iosa Ghini的作品中,或是被他用來命名作品,或是被人用來形容他的特色,在這個專案中,從前廊、起居室、餐廳、廚房、衛浴到工作間以及家居用品,就像主題標準字般一氣呵成,一方帶進一方、一件連著一件,有的自天花垂掛而下,有的自牆邊延展而出,甚至直接融入地面,好似水流順勢而下,不帶一絲斧鑿的痕跡;偶有高低層疊處理,卻不顯得凝滯;不同機能的空間明顯地區隔,卻又能自然流竄。Iosa Ghini提出的是一種充滿彈性與變化的生活型態,而不只是器物與空間的對應解決方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