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31, 2007

SANAA 日本新建築的代名詞

文/李擴 攝影/Exile 圖片提供/SANAA

「我們永遠在嘗試新的東西!」SANAA在21世紀金澤美術館開幕不久後這樣告訴《Newsweek》。「新」,或者說是「變」,是少數能夠形容SANAA建築作品的字眼。
但是SANAA這個名字,卻逐漸有成為新世代建築代名詞的氣勢。
組成SANAA的兩個人,在白髮眾多的建築大師群中顯得相當年輕,49歲妹島和世與39歲西澤立衛,組成共同事務所已經有10年的時間,並各自維持自己的獨立事業。這個建築搭檔,近年來從小住宅設計、資訊展示間、時尚精品店一路到美術館的設計。
不管是去年威尼斯建築展金獅獎,或紐約時報將其案子列為年度美國十大建築案的殊榮,SANAA的成就令人羨慕。兩個人在媒體上的形象卻總是一派清風,輕鬆自然地面對鏡頭……,這倒頗符合其建築作品所帶出的共同氣氛,即是以柔性力量面對複雜世界。
邁向世界的日本建築新聲
在21世紀金澤美術館的設計中,SANAA將城市的各種力量全用一個圓融的造形給統合了,只有一層高的建築外觀,更是一反建築要做的要炫要大的原則;SANAA喜歡使用透明材料,如玻璃,更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在全然的透明性及看不見的量體之間,SANAA將人的視線視為與建築之間很重要的一層關係,更反映出網路時代的資訊透明性。

頗受注目的SANAA新建築,位於紐約的新當代美術館,則是七個立方塊體的堆疊遊戲,單純的建築形體依然看起來不像是耍炫,而是小心翼翼地以智慧對應紐約城市環境的挑戰,被紐約雜誌形容為「極具精妙巧思的感性設計,為紐約帶來新鮮的感受。」
以SANAA為代表的新日本建築風潮,近來頗受西方媒體注意。SANAA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伊東豐雄、青木淳(這幾位建築師正好在東京表參道的boutique設計連成一條街),及安藤忠雄、谷口吉生,在西方現代主義建築的基礎上,融入日式思維與21世紀資訊時代的個性,相較於歐美新建築常見的誇張前衛風格,顯得自成一格。新世代建築風格,Made in Japan,正要影響世界。

Design Sponge

專訪法國設計女豪傑Matali Crasset


文/陳翠霏 Chen Tsui-Fei 圖片提供/Salon du Meuble de Paris、Matali Crasset productions、Joep Lennarts

法國設計界頗負盛名的Matali Crasset近幾年來相當活躍,除了她的正字標記鍋蓋頭之外,她認為設計應該帶給人們自由與驚喜,並且關注到使用者的心情。超級親和的設計風格同時又展現出豐富的想像力,而且任何創作對她來說,永遠都像是第一次發現,一位善解人意的設計師,正是Matali Crasset當紅不讓的原因。
在工業設計的領域裡長久以來大多是男性的天下,初見巴黎傢具展獲得年度最佳設計師的Matali Crasset時,也以為是位男兒身,直到頒獎人唸出法文陰性名字的Matali Crasset時,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位女性。這得怪罪於她的註冊商標髮型太過中性,圓形碗狀的髮型加上簡單流暢的運動型服飾,像是安靜又靦腆的大男孩,但其實這位被法國人比喻為設計界的聖女貞德的Matali Crasset,不只是髮型與貞德相似,就某部份的表現上她也有著與聖女貞德同樣的特質:冷靜、沈穩卻極富有熱情。
Matali Crasset最初學的是行銷,第一個接觸的案子是為一款香水做瓶身與包裝設計,她在紙上畫著香水瓶,想著之後要怎麼包裝、要怎麼讓香水賣出去的行銷問題;很快的,她發現她感興趣並不是這些為了要將產品賣出去的行銷理論,而是「如何」去設計一件以物件本質為中心,而讓人感興趣的東西。她馬上決定改變她的學習方向,繼而進入法國國立高等工業設計學校(ENSCI)就讀。
在1991年完成學業後,Matali Crasset隨即進入義大利知名概念設計師Denis Santachiara的研究室,輔助進行Denis Santachiara所專研的具有詩意的新工藝技術。1993年她決定回法國發展,Matali Crasset選擇了當時Philippe Starck為藝術總監的Thomson多媒體部的設計團隊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她的才能與執行能力備受肯定而晉升為Thomson設計中心「Tim Tom」的總負責人,毋庸置疑的,她的才華讓她在短短幾年內就已經在歐洲享有名氣。

Harri Koskinen 從爆紅冰塊燈到三宅一生Vakio


材質的矛盾性可以轉變成設計的獨特韻味,例如玻璃的輕巧與厚實;因冶煉或製造技術不同、創意的觀點與角度不同,卻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Harri Koskinen以此為起點,設計理念與其他芬蘭的設計師風格並不違背,深信一切存在事物正反中相輔相契合的精神。
文/李政道

‧ 冰塊燈,冰與火的結合
耐人尋味,是一個好的設計能吸引人的特質之一。當視覺的焦點被定格,對事物引發思考重組、聯想效應,你會開始探究一切相關的感覺,所謂的設計感,便引起了你的興趣。

以冰塊燈設計名聞全球的Harri Koskinen,是一位天賦異稟的年輕設計家,1997年在赫爾辛基設計展大放異彩的冰塊燈使他一舉成名,結合冰與火意象的概念,模擬光在冰塊間的散射與透視感,將氛圍凝聚後散發成朦朧的美,玻璃工業設計的巧思與創意一覽無遺,而且簡單俐落;此一經典設計並已被納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之永久收藏品。
現年34歲的Harri Koskinen深信一切物體的的存在皆有其理由與意義,而延伸到物體正與反交互利用的創意,在倒過來便成為花瓶的Altas 燭台上可一窺究竟,這是他在Iittala 設計群旗下的重要作品之一。而另一個1998年燈籠概念的燭台更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延伸空間深度、改變傳統燭台光罩範圍的玻璃燈籠設計,將蠟燭嵌放於架高50多公分完全透明玻璃中,於是桌面也有了適當的光源,正反概念延伸與結合的巧思可見一般。

‧ VAKIO,創意與藝術的結合
夾著日漸升高的名氣,Harri Koskinen 2000年跨出玻璃設計領域,舞台擴展至器皿、手中物、居家創意甚至鐘錶工業設計,同年Harri Koskinen也成立了屬於自己的設計公司Friends of Industry Ltd.。去年中為Issey Miyake設計的一款VAKIO系列手錶,由日本Seiko生產製造,其源於北歐設計的秀麗視覺融合簡單俐落的質感,從第一眼的辨識即可一窺端倪;VAKIO是芬蘭語標準的意思、隱含著永恆的表徵,有一種現代標竿的精神意涵,身為Issey Miyake第2大系列錶款的VAKIO,堪稱工業設計的精品典範,設計創意與藝術氣質兼容並蓄,引領風騷而不俗。
Harri Koskinen說:「當藝術與設計碰在一起的時候,兩邊皆痛苦!」然而他卻又是個不折不扣的靈感實踐家;卓越的年輕設計師早有其不凡的遠見與紮實功夫,自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畢業後,Harri Koskinen即選擇兼具輕盈與厚實特性的玻璃設計來展現其無與倫比的才華創意,簽下幾份自由創作合約,其中有芬蘭Hackman集團的Iittala及Arabia等公司,直至目前為止效力於10幾個出色設計團隊,設計領域遍及傢具、桌椅、廚房器皿、居家擺設等等,每一件都在幽雅曲線中展現不凡的簡約與質感。

在Harri Koskinen的世界裡存在許多的一體兩面甚至多元變化,這些多元設計中所產生的和諧力道,就是初見Harri Koskinen作品時意想不到的讚嘆。讚嘆是一種啟發,設計的源頭來自最初的靈感,與讚嘆相共鳴。

Monday, July 30, 2007

VilLA NM by UNStudio 紐約近郊中的新型避暑別墅


一再顛覆、挑戰世人對於建築的既有看法,荷蘭建築設計團隊UNStudio,跨足至美國的第一個作品,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驚喜?
文◎黃尹嬋 圖片提供◎UNStudio 攝影◎Christian Richters

荷蘭的UNStudio這兩年因德國的Mercedes-Benz博物館設計案而受到世界矚目,這個在阿姆斯特丹的建築設計團隊,對於各種類型、尺度的建物設計都極具野心,大至都市計畫、基礎設施和公眾大樓,小至私人住宅,每一個各案他們都以全新的挑戰看待。希望能藉由這些令世人驚艷的突破性創新設計,為建築領域帶來具有影響力的貢獻。在UNStudio的團隊中,沒有階級制度,每個具有不同領域專長的人,都能充分地發表意見、參與討論,他們形容這是一個符合現代的團隊組織,這樣開放式的討論是具有生產力而完整的設計過程。

嶄新的設計概念
VilLA NM是UNStudio在美國的第一個建築作品,不同於大型的公共建物,它是私人的住宅,位處於市中心約兩小時車程遠的紐約州北部地區,此地區現在是紐約年輕人的度假之所,因能遠離大城市的喧鬧熙攘。而VilLA NM其功能正是作為一個小家庭的夏季避暑別墅,其基地環境為廣大的草原,外圍環繞著大片樹林,整個地形為一個緩絳的斜坡,擁有360°的景觀視野。UNStudio依循地形傾斜的特點,將它作為設計思考的中心,試圖將一般完整的建築型態——方形的容積量體,從中分隔為兩個量體,上下錯開,經過多次的3D模擬和結構計算之後,這個像是由同個樹枝生長岔出兩個分枝的新建築概念,終於完美實現。

錯層式的內部結構
設計師將下方的建物量體緊貼著傾斜的地面,與地形完美契合,而另一側則使量體架高於丘陵上,其下方產生了有遮蔽效果的停車空間。UNStudio利用了標準化與預製的結構元素,有效地減少了建築的成本,卻不降低室內空間的品質。如果單自外觀察看,很難去想像內部空間是如何序列的,誰猜想得到看似單純的長方體內蘊藏著這麼多如此有趣的曲面構造,這就是UNStudio一貫的創新風格。他們企圖顛覆人類對於建築的既有看法,錯層式的內部結構,就像是在一般兩層樓房中間,再平行穿插入另一個樓層,體積的轉變由五個平行的樓板在水平軸上交互輪替層疊。

在下方量體空間中的廚房與餐廳,和在架高量體中的主臥室與兒童房,都經由1.5公尺高的斜坡與中間的起居室相連結。其餘屬於功能性的設施如衛浴、壁爐,都設置在建物同一面向的垂直空間中,這樣的設計讓主要空間的外壁性質得到釋放,能夠使用大面積的玻璃窗。在室內時,玻璃將讓戶外依四季變化的自然景觀,拉進室內空間;在室外時,因玻璃的反射效果,倒映出的景色,讓建物在自然中環境不顯得突兀,與週遭合為一體。

VilLA NM背後的優秀團隊
UNStudio設計團隊:Ben van Berkel with Olaf Gipser and Andrew Benn, Colette Parras, Jacco van Wengerden, Jan Debelius, Olga Vazquez-Ruano, Martin Kuitert
當地顧問:Roemer Pierik
網站: http://www.unstudio.com

Modish

Divinerose

Ecistudio2
And, of course, some incredible things to look at!
Ecistudio3

http://modish.typepad.com/

表參道之再生 百年建築物語


文◎程文宗 圖片提供◎程文宗、Mori Building

東京是亞洲最能引領亞洲時尚的都會,在青山附近是我最常去的區域,我雖不是絕對戀物癖,但它並非是以時尚品牌而吸引我,主要該區域涵蓋著東京從江戶時期以來的住商共構的區域,頗值得我遊走其間的巷弄,而其時間背景和台北南區於大正期間〈西元1920年〉左右,同時有了不同的發展,它也有著西歐的現代精神。

●重返繁華
前不久應時報邀約至日本關西安藤忠雄的建築之旅,此次安藤忠雄較著重在土木建構及防震案例的安排,也是多年來較完整實地了解安藤忠雄的結構構成及環境規劃。結束行程,即轉往在表參道於二月剛發表的「表參道丘」新建築。
其實十多年來對青山此一區域印象極為深刻,它代表著日本時尚產業的一精神地標。安藤忠雄早期已經在該區設計一專屬義大利傢具品牌的展示空間建築,如Cassina、Ceccotti 等等專屬區,以致後來日本服裝設計師紛紛在此設置服裝旗艦店,進而帶動日本的觀光產業。20年前,日本推動雁行經濟向全球發展,的確令其國內經濟泡沫化,低迷十多年後重新回歸自身的產業經濟,重新青山區的新計劃,而隨著Prada時尚館的設立,Gap,Zaha,Ralph Lauren來此一秀,還有Burberry、TOD’s、Prada、LV等世界一流名品都來排排站了。此一規劃如義大利米蘭在西元2000年各品牌在自己的總店設立時尚館一般。

●災後的森之計劃案
表參道主要為明治神宮至青山通十字路口這一區段,該區段在近百年來諸多歷史事件,區域成為東京最具多元建築風貌歷史的地域。
從紀念明治天皇的明治神宮傳統建築外,日本關東大地震的確改變該區域的風貌。1923年,日本發生8.2級關東大地震,東京嚴重受損,同潤會青山Apartment建於1927年,被視為振興經濟的項目,建築有Bauhaus的簡潔俐落,為東京當時鮮見的風格。
當時東京、橫濱市有將近95%的災民戶,地震後隔年,日本內務省社會局撥專款成立財團法人同潤會組織,以安排災民的住處及醫療教育。當時表參道的一三角地段,即被劃分為安置受災居民的住宅區。因考慮到天皇參拜神宮可能會帶來視覺上的不雅,由同潤會的專案研究員淈董氏建議。將神宮及青山一帶併入規劃,以一田園城市的街路型式住宅空間呈現。採競圖方式徵件,而由當時的建築師森真三的「森之計劃案」獲選。
他以具日本住宅隔間精神,又有洋風風格的住宅,為此區域開創新建築風貌,表參道兩旁的街樹使此區段有如香榭大道一般,加上後來的東京奧運以附近的代代木公園規劃為選手村,更帶動該區的現代化。

●布爾喬亞的威尼斯巷道語彙
同潤會青山Apartment的設施,隨著時間也漸跟不上時代(例如內裡不設浴室),1968年起,居民有意將其重建,安藤忠雄於1998年被委以重任,負責重建計劃,同潤會青山Apartment一直被視為東京不可多得的都市記憶。在近10年的籌劃裡,安藤曾多次親自與居民反覆討論設計,也重新成為東京學界討論的話題,尤其要保有原先同潤會的精神及記憶性建築是一挑戰。
表參道丘在2月11日日本建國紀念日開幕正式啟用,重新為同潤會青山公寓帶來話題。遊客絡繹不絕,它不再僅僅是一住商合一的記憶性地標,也是時尚建築。
為了配合表參道的櫸木路樹景觀,沿表參道佇立的三棟新建築物高度只有二十三點三公尺,為地上六層、地下六層,內部中庭挑高,全長約七百公尺的螺旋式斜向手扶梯上,6層商場,由旋轉迴道接連,斜道為3度,總長約700米,那正好是表參道的長道與斜道。
螺旋式造型是安藤忠雄慣用手法,當我在內部行走,驚訝他一改素簡的語彙,反而是布爾喬亞的威尼斯巷道語彙。就像你在威尼斯水道旁,沿著橋拱坡度緩緩而行,觀看櫥窗。如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所描述,我們置身在西洋式棋盤撲面的迷宮中。

LG行銷概念複合洗衣間 就當在自己的家吧!


LG WashBar公寓自助洗衣間在巴黎正被熱烈討論著,行銷界對於如此大方又聰明的新行銷手法嘖嘖稱好,也看得出LG對法國市場的企圖心。
文、攝影◎陳翠霏 Chen TsuiFei

最夢寐以求的公寓+齊全家電設備
LG WashBar在一棟五層公寓裡的,一樓是寬敞的咖啡館與酒吧,裡頭除了有寬屏液晶電視外,還有設計新穎的垂吊式音箱。沿著盡頭的樓梯走上二樓,會讓人誤以為闖進私人公寓內,而這裡就是LG家電產品的展示舞台。公寓被劃分為客廳、廚房、辦公室和視聽間,所使用的家電產品全都是來自韓國的LG家電品牌最高科技的產品:具有奈米銀離子抗菌的蒸氣式滾筒洗衣機、全黑鏡面的Flatron液晶顯示螢幕、3D虛擬音響環繞的家庭劇院音響、無痕鈦金屬面板的奈米殺菌雙門電冰箱。
最令人驚訝的是,在這樣的空間裡居然還可隱藏著約十部的洗衣機,而這也正是LG能夠吸引人潮來此的原因之一。
在這裡除了洗衣、烘乾衣服完全免費外,還提供免費上網與使用所有電器、電子產品,你可以在等衣服洗完的空檔去樓下喝杯咖啡吃簡餐,或是去附近的超市採買生鮮食品後放進去廚房裡巨大的雙門冰箱冷藏,如果不喜歡使用公共電腦也可帶自己的筆記型電腦來此無線上網,最棒的是可以自己選擇要看的影片或音樂,到客廳去享受一般人消費不起的寬頻液晶螢幕與環繞音效的家庭劇院。

與咖啡館合作的複合式品牌概念店
一樓的咖啡廳不定期舉辦座談會或讀書會,因為這裡有設備齊全的簡報系統與投影機(當然也是LG),除此之外還會有小型演唱或是單身聯誼會。這樣的空間不但可以便民還有社區互動的功能,而這也是巴黎第一間品牌行銷與已營業多年的咖啡館合作的複合式品牌概念店

從表參道到Morimoto



表參道的新‧安藤建築 開創未來建築的新形式
文、攝影◎李清志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因為非正規建築教育系統出身,因此以往在建築界曾經感受到受排擠的痛苦,只能靠著努力競圖得到設計案,所以過去安藤忠雄的設計案規模都比較小,且侷限在他的出身地關西附近,在東京都的設計案可說是少之又少;特別是在銀座、青山等名牌旗艦店兵家必爭之地,幾乎都是「丹下建三基因」傳承建築師的天下,安藤忠雄只曾經於1989年在南青山設計了一座低調的「Collezion」服飾店。

●新安藤建築
不過今年表參道戰區的最熱門話題卻是「新‧安藤建築的進駐!」長久以來被排除於東京建築界的安藤忠雄,如今以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姿態降臨於表參道,在最近先後完成了兩棟受人矚目的名店Hhstyle.com╱CASA,以及2006剛完工眾所矚目的同潤會青山公寓改建案╱表參道HILLS。以細膩清水混凝土材料聞名的安藤忠雄,之前曾經嘗試以木頭作建材,完成了「木之殿堂」與「南岳山光明寺」,呈現出日本古典的建築質感氛圍,頗受各界的好評!甚至連明石海峽旁的夢幻住宅4×4第二棟的業主,也要求安藤忠雄以木頭材料來設計建造。
不過這次安藤忠雄更大膽地以鋼板作為外牆建材,打破了人們以為他只會作清水混凝土建築的迷思,安藤忠雄以傳統摺紙的方式,去思考鋼板建築的外型,創造出一座令人耳目一新,充滿速度與時髦感的鋼板建築,被驚愕的人們稱作是「新‧安藤建築」。這座以16公釐厚的鋼板所彎折出的建築,黝黑的金屬外殼與彎折的角度,十分類似美國空軍的隱形戰機F-117,而其造型與都市空間的巧妙融合,讓這棟建築果然像是隱身在繁華的表參道建築群中,低調卻又充滿動力感。
安藤忠雄在這件設計案中,以一貫低限的手法,單純的材質,使得整座建築雖然是黑色的,卻在混亂花俏的環境中,顯得鶴立雞群;這座建築也顛覆了傳統上,關於牆、窗、屋頂的建築元素區隔,以黑色折曲的鋼板,形塑出強烈的「一體性」,模糊了過去關於牆與屋頂的邊界,創造出更強而有力的建築體。進入其室內上層部分,更可以強烈感受到曲折三角形的天花板,雕塑性十足,而室內清水混凝土結構部分,也特別形塑出三角體的柱子,以配合建築物外殼的表現形式。
因著基地部分租期不同,安藤先生特別將建築體安置在租期十年的土地上,而租期五年的部分則退縮成為開放空間,種植列陣般的樹木,並且塑造出入口的意象。從不同角度觀看這棟建築,會有一種科幻未來的感覺,畢竟那些未來隱形戰機、隱形戰艦,都是以這種低調消光黑色的多角造型出現,或許安藤正在開創未來建築的新形式吧。

●表參道HILLS的成功或失敗
另一座受人矚目的新安藤建築則是位於表參道最重要位置的「同潤會青山公寓改建案\表參道Hills」,同潤會青山公寓是東京最早期的現代化公寓建築,見證著日本人從日式住宅轉型至西式公寓住宅的重大居住型態變化;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父母就曾經住過同潤會青山公寓,在二月二日的開幕典禮上,小泉便致詞:「出生前,我父母就曾住過同潤會青山公寓,希望這裡能變成足以誇耀世界、並傳遞流行資訊的新街道」。因此同潤會青山公寓的拆除與否,曾經掀起社會上極大的討論。基本上,安藤忠雄是主張保留的方面,他也極力遊說住戶要保存這些公寓住宅,無奈大多數的住戶仍舊主張要拆除新建。

Sunday, July 29, 2007

收藏老古董的遊戲之作 - Paul Smith


倫敦Borough Market新店-Paul Smith
Smith最近連續開的兩家店都充滿了懷舊但搞怪的倫敦風格,如果說Albemarle的新店是對上流社會蒐集文化的反諷,Borough分店就是不做作的倫敦風尚吧。

About Paul Smith
Paul Smith從小輟學,也沒有受過正規的設計訓練,進入服裝界完全是偶然。從家鄉諾丁漢開始發展,二十年下來成為英國頭牌設計師,總品牌之下除了賣衣服,還有手錶、傢具、筆、飾品、小物等十三個次品牌販售。其材料皆來自英國或義大利,而設計更被譽為擁有獨特的英國特色。目前在全世界,包含台灣都有分店,日本一地更超過兩百家。在英國Paul Smith堅持每家店都獨一無二,配合其環境,在內裝和外觀上,都彰顯其特色,有時更融入了英國人獨有的幽默,及其對於古典文物的喜愛。最著名的旗艦店不外乎柯芬園、以及改裝老房子得到設計大獎的肯辛頓和諾丁漢店。
近幾年來因為瑪丹娜老公Guy Richtie的《兩根槍管》、《BJ單身日記》聲名大噪的泰晤士河南岸Borough market,是專賣饕客美食的集散地。從有機蔬果、咖啡茶、法式麵包店到高品質雞鴨魚肉,什麼都有。市場的生猛活絡氣氛,加上有點雅痞的生活品味,最近還吸引了如Neal’s Yard、Paul Smith等在此開設分店。

在市場裡的古蹟
等一下,Paul Smith不是應該賣衣服嗎?即使最近他們在Mayfair古董街Albemarle Street開了小物店,號稱「傢具店」,去年年底還辦了「鈕扣」展覽,展出各式各樣的鈕扣,但也不至於改行來賣吃的吧。
Paul Smith自己說,Borough market的氣氛讓他想到30年前的柯芬園和倫敦,他在附近也擁有店面至今。那時除了蔬果攤,旁邊就是歌劇院、劇場,沒有餐廳、精品店,沒有街頭藝術家,當然也沒有那麼多觀光客。這次新開店的建築本身除了是2級古蹟之外,眼尖的可以看看曾當作電影裡的哪一景。

像走進老友家中的精品店
建築的後半部維持了高級時裝店的風格,冷色調、結構外露、高級燈飾、灰色磨沙地板、白色一體成型櫥櫃,空間寬敞的像蘇活區,這部份依舊販賣衣服,走休閒路線(如此一來他們就是本區唯一的服飾店);而前方走廊則鋪了彎彎曲曲的木頭地板,垂吊了滿天電燈泡、擺了一堆二手市場裡的便宜木櫃,加上設計師在旅行中找到的紀念物,每週一換,像七○年代的玩具、舊版漫畫、老海報、老照片、電視電影裡常看到,黑人放在肩上播音樂的收音機等等,這部份則有如無人問津的老古董店,好像一切都是老闆自己DIY的。顧客走進店裡,看著櫃上各式各樣,來自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紀念品,有如走進朋友家裡,充滿了日常生活的趣味;而走進後半部,又立即被提醒這店面還是精品時裝店的遊戲之作。
Paul Smith最近連續開的兩家店都充滿了懷舊但搞怪的倫敦風格,如果說Albemarle的新店是對上流社會蒐集文化的反諷,這家店就是不做作的倫敦風尚吧。

吉岡德仁的手感藝術世界 - Don’t Stop Touching Me


文/陳詩晴 圖片提供/Tokujin Yoshioka Design

擅長用材質的造型與結構做變化的吉岡德仁,用手感帶領我們進入視覺與觸感結合的感官世界,一張烘焙的麵包椅子、一個如夢似幻的展場,只有通過觸摸才會知道,設計存在的真實性,也只有在觸摸之後,你才知道原來觸覺帶給你的想像空間,遠比我們視覺能想像得大許多。
認識吉岡德仁是從作品「Honey Pop」開始。一張因為蜂巢紙材質,而可以拉疊的椅子,視覺上讓材質赤裸裸的露出,吸引了人想要觸摸把玩的衝動。今年為日本通信商KDDI設計的手機新作「Media Skin」也使用了像人皮膚一樣柔軟、輕質的表面質材,似乎有些諷刺手機就像是身體的一部份,輕量、大螢幕,吉岡德仁說,據他的觀察,人幾乎一天24小時都拿著手機,科技到底是不是人五官的延伸,吉岡德仁也用有趣的材質,帶出觸感來說明這件事。

把材質實驗當創造五感的藝術
有評論家說,世界正在上演一齣纖維材質與織品原料的安靜革命。過去40到50年來,人造纖維、碳纖維已經成為越來越能被創新應用的材質,1980年代才開始有大規模的應用,有很多設計師雖然懂得運用材質為自己的設計加分,卻鮮少有設計師將材質本身做為設計的本質,甚至是藝術的手段。吉岡德仁是個很好的例子。身為材質的狂熱份子,對於材質的製造過程、物理運動、視觸覺感受,他經常使用椅子做為表現的形式,2005年於米蘭展發表的「Soft Boeing」,人造纖維的蜂巢紙椅,吉岡德仁將之切割成優雅的樣貌,在觸感上,完全可以感受到設計過程的自白。
近年來,吉岡德仁對光纖的材質也很有興趣。2005年的米蘭展,吉岡德仁為施華洛世奇設計一個方形的水晶燈「Stardust」,使用了2萬個水晶,在每5千個上鑲有6顆,利用水晶晶瑩剔透的特性,與光纖反射映照出四周參觀者的臉或景象;今年米蘭展,吉岡德仁再度使用光纖打造出超現實感的雨中氛圍,像是走在雨滴水霧中,「Haptic」的體驗,吉岡德仁要創造的是一種五感的氛圍,一種藝術。
「Tokujin Yoshioka X Lexus - Evolving Fiber Technology」,是Lexus與吉岡德仁今年合作的主題。「L-Finesse」-Leading Edge & Finesse,Lexus從過去到未來都一直堅守著的設計思維,有如日本美學一樣,想尋找的是「純:全然的簡約」與「深:引發流洩的優雅」,Lexus期待的是每個人走進展場都會有獨特的經驗。吉岡德仁使用了近700公里長的光纖,大面積的灑落在展場中,和雨一樣輕盈卻又有重量,神秘的光源與上千萬根光纖細管,Lexus LS的轎車隱身於靜寂迷濛的場域之中,讓人不禁觸摸這大雨的虛實真幻。現代錄像藝術家木本圭子的作品,則被投射在光纖屏幕上,在觸摸這些光纖細管的時候,還會造成光流動的影像,觸摸之後所產生的意象故事,吉岡德仁只是希望你去觸摸,這展場。

about 吉岡德仁
1967年生,吉岡德仁在三宅一生與倉俁史朗的指導之下,建立自己的風格並在2000年時成立「Tokujin Yoshioka Design」。著名作品包括三宅一生、與A-POC的空間,並曾做過「ISSEY MIYAKE Making Things」的裝置藝術。吉岡德仁與三宅一生共事20年,以豆腐燈「ToFu」聞名,其最著名的作品為被MOMA收錄進其設計年鑑的「Honey Pop」椅子,並被Driade品牌量產。
http://www.tokujin.com

打開手感設計眼鏡的視野 - Less than Human



Less than Human是由今井康裕主導品牌的理念,再加上兩位眼鏡設計師──甲賀潤及西尾涉共同完成,以「做自己想做的產品」為概念,在2002年吹起手工眼鏡風潮的獨立設計品牌。
文◎林佳育 攝影◎Sam

設計師不再安份,「everything is design」的風潮侵襲生活裡的每一個單元細胞,在全球設計潮流主導之下,顯得亮眼又獨立。在2002年成立的眼鏡設計品牌「Less Than Human」(人間失格),以打破傳統眼鏡的設計為挑戰,更以全手工為號召,不安份的題材隱藏在設計中,在日本,不戴眼鏡的人也都知道這品牌的存在!
Less Than Human是由另一個手工眼鏡品牌Tse Tse藝術總監今井康裕擔任主導品牌的理念,再加上經歷過Oliver people、Paul Smith、Ivan、Tse Tse等品牌的設計師甲賀潤,以及唯一一位被聘用在巴黎Alain Mikli工作室的西尾涉共同組成,以「做自己想做的產品」為概念,在2002年第一季發表的手工眼鏡系列,以爆發平日慾求不滿為訴求,讓該系列帶給人深刻的印象。
在眼鏡的材質上,也做了許多創新的突破,像是加了皮面的鏡架,或是賽璐珞,打開大家對眼鏡設計的視野,短短時間之內,Less Than Human已成為眼鏡的重要品牌,連設計師們也預期不到如此快速的發展。

大玩流行文化跨界概念
三位設計師以各自不同的視野,在設計上大玩「Cross over」的概念,不論是從文學、詩詞、電影、流行、音樂或不同的文化背景,都成了他們作品的設計靈魂,也讓眼鏡本身帶領大家進入另一個無邊的世界,讓各種不同元素都在鏡架設計上,找到平衡點。
例如其中代表性的設計「賽璐珞之文豪」系列,將幾位具有名氣的詩人名字以暗號代碼的方式設計成品號,例如三島由紀夫(340U KI 0)、謝野晶子(43no a ki 5)、正岡子規(0 sa 0 ka 4ki)刻印在鏡框上,搭配賽璐珞的圖紋,賽璐珞的華麗轉變成一股復古與沉穩的氛圍。為紀念日本有名的江戶川亂步的其中幾部小說,《芋蟲》、《蟲》、《鏡地獄》、《火星運河》改編成電影【亂步地獄】,也推出特別紀念限量款,奇異的眼鏡造型,特別以傳統漆器作為眼鏡盒,讓它成為無可取代的收藏品。

Saturday, July 28, 2007

即知即行的行動派設計大師 - Richard Sapper



2005年初,零下的氣溫,德國科隆河邊搭的臨時帳棚中鬧哄哄的,我很幸運地讓受邀觀禮的貴賓給夾帶到管制進入的典禮現場,見證《A&W》雜誌將年度設計師獎章頒給了Richard Sapper;這個名字對熟悉工業設計的朋友,應不陌生。
文/丑宛茹 圖片提供/Alessi、Siemens、Brionvega、Lucesco、Artemide

Richard Sapper是少數從未進過設計或建築校院卻聞名國際的設計大師之一,1932年生於慕尼黑,畫家父親建議他應該選擇修習足以謀生的專業(諄諄提醒中,顯然藝術絕不是首選!),所以Sapper主修了企業管理,同時也修讀哲學、機械工程、人體解剖、平面設計……等課程(興趣多元而廣泛),最後以「工業設計的經濟問題」為論文主題並於1956年順利取得經濟學位。
因為鑽研主題的緣故,讓Sapper決定以工業設計為業,並進入賓士汽車設計部門;1957年移居設計城市米蘭,追隨設計師Gio Ponti,在環境與實作中感受並學習設計;1958年即自組工作室。緊湊的步調讓人不難想像,Sapper是個即知即行的行動派,正如他的作品所反應的,簡潔而不拖泥帶水。

謹慎追求完美與創新
一般人最熟悉的Sapper的作品,應該是桌燈Tizio(1972,Artemide)以及Bollitore笛音壺(1980~1983,Alessi),二者皆獲博物館(如MOMA、龐畢度……)永久典藏。歌德(Goethe)嘗言:「最高度實用性(合乎目的)的真實,就是一種美。」,這句話似乎最能反應Tizio的精神。這盞燈源起於Artemide的老闆要求Sapper設計一盞純然表現「功能化與創新性」的燈具,Sapper索性針對自己的工作需求,構思一盞能夠靈活調整、聚光於工作目標的桌燈,並很快地用3D Sketch(模型)呈現--12V的鹵素燈泡作為光源,燈頭到底座間完全沒有纏人的電線,利用槓桿平衡原理,讓Tizio的動作範圍毫不受限。
但Tizio並非一上市就成功,第一年的銷售量1000個,第二年更只有500個,顯見70年代的市場尚未準備好接受這麼前衛創新的產品。但偉大的作品終不寂寞,迄今全世界仍在複製、仿冒這項經典,讓Artemide不惜耗費鉅資在全球興訟來保護這項智慧的表現,目的倒不在獲利,而是對創意的捍衛與尊敬。Tizio的聰明概念,連Apple電腦都曾經借用在1995年發展的LCD螢幕原型上。對於這個歷久彌新的概念,2004年,Sapper改以壽命長、啟動時間短、結構牢固、節能、低溫及符合生態考量的LED光源,創作出了Halley(2005,Lucesco Lighting),更精巧靈活的懸臂、更活潑的元素組合,同樣的功能化與前衛創新。
另一項經典,是Sapper為Alessi設計的笛音壺Bollitore,裡面有著Sapper個人對萊茵河上的汽船笛聲的童年回憶,堅持原音重現的Sapper,為了精確發出E和B調,Sapper找到黑森林中的匠師,花了三年來克服聲音的問題。略呈雲狀的把手,不知是不是汽船飄散出的煙雲?狀似羅馬教堂圓頂的壺身光可鑑人,映照出生活中的點滴,也訴說著人與世界的存合關係。笛音壺告訴我們,產品設計不只是功能性的滿足,另有著心理性的欲求與想望,甚至蘊含了對時代的認識或批判;同時,產品也不只是機能與造形的設計,還可能有聲音、氣味、溫度…等等感官體驗,需要被滿足。笛音壺除了有著豐富的故事內涵,Sapper從未忽略產品的實用考量,貼心的結構設計、精緻的細節處理,讓使用者可以單手拉開笛音壺蓋並卡住固定,便於盛水。

Sapper的「設計史觀」
Sapper的產品設計範圍極廣,包括:交通工具(Merzedez-Benz、Fiat...)、家具(Knoll、Castelli…)、燈具、家用品、文具、資訊產品(IBM…)、家電…,甚至是輪胎設計(Pirelli)。Sapper像是用作品在書寫歷史,字字斟酌,藉著產品設計來反映材料科技、產經樣態、時代精神與社會價值;而Sapper的創作也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研發,據稱,他為Alessi設計的刀具組就花了16年的時間來開發,但觀乎Sapper產品的生命持續力,這些研發時間相對地顯得不值一哂。
就是這樣的堅持與精雕細琢,讓Sapper產出了極多的傳世之作,如兒童座椅K1340(1964,Knoll)可以讓小朋友像疊積木般的玩耍,塑造屬於自己的空間;手提電視Algol(1964,Brionvega)的時髦身影,傳遞出追求隨性愜意、自在移動的生活想望;折疊電話Grillo(1967,Siemens)渾圓性感的曲線,精巧的結構設計,完全顛覆電話機的意象。其他如:收音機(1965,Brionvega)、咖啡壺9090(1979,Alessi)、咖啡機(1998,Alessi)、手提電腦Leapfrog(1993,IBM)、雷射門把(1998,Olivari)…等等,都成為博物館收藏來見證歷史的經典。

設計不需要奢華取寵就能成為雋永


在80年代盛行的擁擠喧鬧中,Jasper Morrison以簡潔的理性主義,反其道脫穎而出,他的作品、行事風格的低調,構成一套平凡雋永的設計美學。
文/丑宛茹 圖片提供/Jasper Morrison、德亞、當代國際、卡希納

幾次在德國知名設計學者兼策展人Prof. Dr. Michael Erlhoff及Prof. Dr. Uta Brandes夫婦家中小住,從樓梯間、入門玄關、客廳、廊道到書房、廚房及臥室,牆上掛的親筆手稿、空間擺設和生活用品,琳瑯滿目盡是大師作品,包括:Sottsass、Mendini、Branzi、Stidio 65……,彷彿小型設計博物館,更甚者,是這些東西都可用、可摸,比起博物館的非禮勿動,來的自由多了。其中有一件素樸的作品,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簡單的漏斗與燒杯架,似是將實驗室中的器材加以組構拼湊,成了一盞立燈,簡鍊的手法,毫不拖泥帶水,詢問之下,原來是Jasper Morrison學生時期的作品,或許是感念Prof. Dr. Michael Erlhoff策劃1987年documenta 8(德國文件展,每五年一次於德國Kassel舉行,為全球最重要之藝術設計展之一)的知遇情誼,而將作品贈與留念。

簡單低調的設計風格
Jasper Morrison堪稱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師之一,1959年生於倫敦,畢業自皇家藝術學院(RCA, Royal College of Art),曾於德國柏林藝術學院進修,1986年起於倫敦成立設計工作室;與Marc Newson、Michael Young、Tom Dixon同時嶄露頭角,自詡為務實派的產品設計師,行止低調不愛曝光。其實與他同期的設計師相較,Morrison的設計與二十世紀末強調個性化的耀眼時尚,有極大的差異,甚至在看到他的作品時,第一眼不太容易感受到一般人所認知的「設計」,一切只是順應自然的發生而已。他往往建議設計學子用心去「讀」周圍的一事一物,然後解決問題。舉例來說,被委託設計一張餐椅時,Morrison必定先找出一張他認為最完美的餐椅,進一步思索自己是否能有所改良,好那麼一點點?
在一次雜誌訪談中,Morrison提到對個人衣著的看法,他偏愛「正常」的衣服,不喜歡有太多特殊的細節;其實這正反映出他個人的設計風格:簡單明瞭、樸實無華,從不譁眾取寵。Morrison的設計像是「減法」,不斷地檢視後逐一刪除,餘下的是最精萃的本質。「The Thinking Man's Chair」1986年在日本的展覽首次曝光,Morrison想要傳達座椅的精髓在於「結構」,僅在上面標註尺寸做為裝飾;原擬命名為「The Drinking Man's Chair」,扶手前端的小桌可以置放酒杯、酒瓶,但在看到某個煙盒標語「The Thinking Man's Smoke」後,覺得意義上更為貼切而參考修正;之後被義大利家具品牌Cappellini相中,進而生產。望著稍矮而深長的椅面,彷彿可以見到一位叼著煙斗的男士伸長了雙腿慵懶地癱坐著,思緒已經飄向遠方。

強調產品客體性
事實上,80年代中期在義大利Memphis團體推波助瀾下,浮誇的裝飾風格極度盛行,對比於此,Morrison的作品無疑地在擁擠喧鬧的形式、色彩中提供了呼吸的餘裕,因而大受青睞。Morrison出版的《A World Without Words》(1998),書名直接道出了他的設計準則:無為,內容是他所觀察、集結的影像:從建築、家具到漁夫帽……,每一幀都反映出簡潔的理性主義;Vitra家具製造公司總裁更在偶然見到Morrison對A World Without Words的影像發表後,認同他的理念而進一步委託他設計。觀察Morrison的作品,無論是為Rosenthal、Alessi等品牌設計的餐用品,或是幫Magis、Cappellini、Vitra等設計的家具,甚至是SONY的家電,可以發現Morrison偏重於功能、結構、品質以及創新技術的應用,忠於材質的直觀表達,以提供更適於消費者使用的產品為訴求,色彩上多採用無彩色、中性色或材料原色,完全隱匿感性或心理性的抒發,強調產品的客體性,重於設計師個人的主體性。

Friday, July 27, 2007

當Ingo Maurer遇見愛迪生 光影的魔幻奇想


在Ingo Maurer的世界裡,充斥著各種形式的光明,當老婆跟他說:「你想太多了,關燈睡覺!」,偏偏關燈正是他最辦不到的事。Maurer的作品,素材平易,表現手法也沒有史詩般的澎湃激情,點到為止的細膩感讓人體會到他的內斂與溫柔。Maurer精確算計的不是瓦特數與伏特數,而是光與人如何優雅地共存。若問這世界是否缺少一盞燈?答案應是肯定的,少的就是Maurer正在設計的那一盞!
文/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丑宛茹 圖片提供/Ingo Maurer GmbH、丑宛茹、迪蘭名品
被譽為「光之魔法師」或「光之詩人」,但始終自謙為「造燈者」的德國設計師Ingo Maurer,只專注於「光/影」的魔幻奇想,心無旁騖,設計超過150件燈具或燈光裝置,其中有75%仍持續生產中,為不同的空間營造出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氛圍。Maurer的作品雖然藝術性濃厚,卻也兼顧務實考量,多數不只是one-off的藝術品。

愛迪生你在哪?
Ingo Maurer生於1932年,學的是印刷設計,因為1965年的作品Bulb桌燈,傳統梨形燈泡的誇大複製,直接而率性的燈光詮釋手法,造形簡單卻極具衝擊力,因此在1966年被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收藏,同時也獲得法國文化部頒贈獎章,1967年美國《The New York Times》更以頭條「燈泡裡的燈泡」來報導Bulb這件作品。一般燈具設計無非是想方設法地把「燈泡」遮蔽起來,Bulb赤裸裸的震撼力,展現了Maurer單純的美學思維。Maurer因為在義大利威尼斯的小旅館裡,凝視著天花板垂吊而下的燈泡,毫無矯飾的純粹之美,敬佩愛迪生的偉大發明,因此有了創作Bulb的構想。漫畫裡常常見到,當靈感乍現,總會在腦袋邊浮現一個燈泡!這件作品無異有著多重隱喻,無限遐想。初試啼聲後的佳評鼓舞了年輕的Ingo Maurer,從此激情投入了光的魔幻世界,結合團隊技術研發,創造無數感人的作品,證明「光」可以藉極簡的細節處理,來傳達隱含背後的狂野創意,反映出作品本身的煽動性與幽默感。
愛迪生藉白熾燈泡幫世界征服黑暗,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形態與社交模式,他無疑是Maurer永遠的偶像,1997年Maurer再度以燈泡為題,設計了Wo bist du, Edison…? (Where are you, Edison…?),這次燈泡成了虛幻投射的影像,「燈泡裡沒有燈泡」,Maurer再度操控著形象與語意的轉換遊戲,對他而言,燈具創作除了是光線、氛圍、造形的問題而已,還有著其他技術性、思考性、隱喻性的創造議題。

以理性科技成就感性表達
Maurer的作品素材多元,富含實驗性與挑戰性,像是個煉金術師懷抱化平凡為神奇的強烈企圖,例如:陶瓷碎片、瓶罐、紙片、羽毛、鋁箔、刀叉……,但他並非僅將材料任意組構,而是克服了種種的技術挑戰,每一個看似隨性偶發的細節處理,其實都是嚴謹精確的考量計算,以理性科技來成就感性表達。
Maurer與設計團隊擅長自生活中取材,身邊熟悉的、尋常的物品一旦被轉化成發光體,很容易讓人驚訝之後旋即會心莞爾,繼之誘發出種種的故事聯想。廚房裡Campbells蕃茄濃湯罐頭變成了吊燈「Canned Light」,彷彿可以嗅到濃郁的食物香味;以義大利國民飲料製成的Campari Light,一串十個暈散著紅光,像是熱鬧的party聚會;桌燈Bibibibi,從名字就已浮現一隻蹦蹦跳跳的小雞,媚俗的豔紅雞腳與俏皮的羽毛,家禽姿態活靈活現。Birds Birds Birds中一顆顆長了翅膀的燈泡是一群快樂飛翔的小鳥,Maurer捕捉住鳥兒穿巢而出的瞬間意象,洋溢著活潑動感。

White Stripe - Elephant

 

white stripe

















1. Seven Nation Army
Listen
2. Black Math
Listen
3. There's No Home For You Here
Listen
4.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Myself
Listen
5. In The Cold, Cold Night
Listen
6. I Want To Be The Boy...
Listen
7. You've Got Her In Your Pocket
Listen
8. Ball And Biscuit
Listen
9. The Hardest Button To Button
Listen
10. Little Acorns
Listen
11. Hypnotise
Listen
12. The Air Near My Fingers
Listen
13. Girl, You Have No Faith In Medicine
Listen
14. It's True That We Love One Another
 

义不容情

义不容情

主演: 黄日华 / 温兆伦 / 刘嘉玲 /蓝洁瑛

  芳(蓝洁瑛)无辜被卷入一宗谋杀案中,终含冤被吊而死,遗下两子健(黄日华)和康(温兆伦)。云(苏杏璇)同情健和康,遂含辛茹苦抚养他俩成人。
  二十年后,健和康均已长大,两兄弟感情深厚。后云收留了其外甥女华(周海媚),健对华有意,惟华只钟情于康,三人关系微妙……
  康为求名利,竟攀附曾力证其母杀人的检探官邦(岳华)。后健与康因争执而发生交通意外,导致康行动不人便,康对健生怨恨。不久,康更为邦工作,健极力反对,两兄弟关系破裂……康本与敏(邵美琪)热恋,但为吞并邦之财产,遂热烈追求其独女欣(商天娥)。敏知悉后,对康苦缠不休,却因此惹来杀身之祸……
  健终以真诚打动华,二人遂发展感情。惟华积极发展事业,加上健替康顶罪入狱,两人距离渐远。健失意之际,其红颜知己君(刘嘉玲)从旁鼓励,健始知一直辜负了君的爱意。
  云怀疑敏的死与康有关,康为求自保,竟狠心杀云灭口。健得悉云死讯后大受刺激,几经追查竟发现康为凶手。康丧尽天良,更欲毒杀健全家,健之子因此丧命。健终于忍无可忍,遂布下圈套……

Thursday, July 26, 2007

My Moleskine Exhibition 充滿傳奇的筆記本展!


筆記本對你來說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一個集合國內外眾多專業人士揮灑創意的筆記本展,正在Page One 展出,這個筆記本有多特別?為什麼能夠獲得眾多藝文人士的青睞?一起來看看!
文/宋憶嬌 人像攝影/Sam+Yvonne 圖片提供/Page One

具有兩百年歷史的筆記本?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Moleskine的的確確已經走過了兩個世紀,兩百年來獲得許多藝術家、知識份子、極具代表性的歷史人物的喜愛,伴隨著他們生平的點點滴滴,他們的草稿、筆記、計畫、構思,甚至個人情感,再成為成熟的作品之前,逐一被紀錄在這些袖珍的筆記本上。

Moleskine筆記本到底哪裡傳奇?
19世紀時,梵谷先後用過7本Moleskine,裡面記載著他的手繪草圖、甚至完成作品,其中包括他著名的兩幅作品《Vase with sixteen sunflowers》及《Vase with twelve sunflowers》,這幾本珍貴的素描部現在收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裡。除了梵谷之外,美國小說家海明威(Emest Hemingway)、法國知名野獸派畫家馬諦斯(Henri Matisse)、立體主義畫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也都同樣是Moleskine的愛用者。
充滿人文氣息的Moleskine遇到了另一位Fans,變成開始帶有傳奇色彩,這位70、80年代非常有名的旅行家和作家Bruce Chatwin,自從他有一天在巴黎一家舊式文具店買下Moleskine之後,從此就成為他旅行途中必備的隨身用品,每次出國展開新旅程之前,都會先準備好數量足夠的筆記本,他甚至表示,「失去護照對我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失去筆記本卻是一個大災難!」他深怕有一天遺失他心愛的筆記本,不僅一頁一頁編上頁碼,並在內頁寫下他的名字和至少兩個國家不同的地址,同時留言承諾拾到並且歸還筆記本的人,一定會收到他答謝的報酬。
Bruce Chatwin不僅自己愛用Moleskine筆記本,還送給他的好友智利小說家Luis Sepulveda,甚至還計畫兩人一起代理這個品牌,只是Moleskine的數量越來越少,他大手筆地一口氣訂購100本,對於愛用者來說,沒有比停產更殘酷的事情了。Moleskine在1986年正式停產,直到1998年由米蘭的Modo&Modo重新發行。現在,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的筆記本回來了,即將陪伴你展開人生下一段的旅程!

這是誰的Moleskine?
由Working Unit和Page One合辦的My Moleskine計畫,這次展覽邀請了包括香港、台灣、日本、加拿大、美國、法國、新加坡等許多國家,來自不同的行業的專業人士,包括作家、畫家、音樂家、平面設計師、攝影師及建築師,每個人可以隨意選擇一款Moleskine筆記本,以任何形式、題材,在筆記簿裡盡情表現他們的創作過程,展現個人風格的My Moleskine。

創作者現身說法
記者會當天,《La Vie》和現場藝術家有一場迅速問答,來聽聽這些藝術家怎麼說!
有自己的劇團、服裝品牌 、設計商品、唱片專輯及多本著作,十分活躍的創作者眼球先生表示,「我本來就有用圖文紀錄生活的習慣,這次的創作可以說是我這幾個月來的日記,這段時間我隨時帶在身上,用手邊有的鉛筆或者原子筆錄當時的感受,過幾天有新的想法再加上顏色或者註解。我不想用太複雜的元素,因為圖片是沒有國界的,簡單的筆觸能看到最直接的心情。」
新生代服裝設計師及插畫家陳欣怡,現場展示的是一本拉長攤開的筆記本,她想要表現的是拉頁的樂趣,「我平常就有隨手畫畫、拼貼圖片的習慣,有時候我會剪一顆人頭,然後幫她設計髮型和衣服,我也喜歡在不同國家買顏料,所以你看這上面有很艷、很漂亮的日本色。

The Skeleton Key (2005)

ske Director: Iain Softley
Starring: Kate Hudson / Gena Rowlands / John Hurt
Official Site: http://www.theskeletonkeymovie.com/

Kate Hudson饰演的私人护士Carolione被一名老妇雇佣照顾她年老病弱的丈夫,她来到路易斯安纳的一座古老的大宅子中。很快,Caroline就发现,不管是这对诡黠神秘的老夫妻,还是这栋阴森压抑的大宅,都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于是Caroline拿着一把可以打开所有门锁的万能钥匙,开始“探险”,就在她打开顶层一个隐秘的阁楼房门后,所有惊人的、恐怖的、难以想像的秘密展现在她眼前…

倚天屠龙记

倚天屠龙记

导演: 王天林
主演: 梁朝伟 / 黎美娴 / 邓萃雯

  武當派掌門人張三豐 (鮑方) 大壽,七位徒弟正為其祝壽之際,五弟張翠山 (任達華) 被金毛獅王謝遜 (曾江) 要脅至冰火島上,以追查屠龍刀之秘密。在島上,山與天鷹教教主之女殷素素 (鄭裕玲) 結為夫婦,誕下一子無忌 (梁朝偉) ,並與遜結為義親。十年後,山一家重返中原,卻被武林人士追殺,逼其說出屠龍刀之下落,山為存氣節,與素雙雙自殺。
  忌長大成人,無意中覓得九陽真經,練成絕世武功。另方面,忌結識了三位紅顏知己周芷若 (鄧萃雯) 、趙敏 (黎美嫻) 和小昭 (邵美琪) ,展開一段段糾纏不清的兒女情仇...其後忌義助明教擊退各派,因此獲選為教主,然而他淡泊名利,寧願退隱江湖。

Wednesday, July 25,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