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對事不對人,不要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
我曾經認識一位相當值得信任,很誠懇的人,她開了一門兒童行為的課程還是講座之類的。有一次在某個場合,她告訴我,她學得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則:「不是孩子頑皮,孩子是好孩子,而他不過做了一件頑皮的事。」哈,我們認為這是我們所聽過,瘋狂的政治正確心理學中最好笑的例子。我們一逮到機會,就會傳誦這則荒謬至極,令人嘩然的忠告。
然而,令我慚愧的是,事實上我必須承認,她所言完全正確。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取笑一下這種說法。「這台電腦沒有問題,這是一台好電腦,只是運作有問題。」不過,撇下面子問題,我必須承認,她所說的原則,真是一針見血。
父母一旦告訴孩子,他們頑皮、自私、懶惰、肥胖、愚蠢、粗魯、好管閒事、粗心大意,等等,你就是替孩子貼標籤。如果他們認同這種標籤(他們為什麼不信呢—我們訓練孩子要相信父母的話),他們的行為也會如此反應。他們會認為,「我根本不需要努力,我知道我很懶惰。」或者,「我有什麼好在乎的,反正他們認定我頑皮搗蛋。」當然這不是一種有意識的思考過程,至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還不會,但是如果父母替兒女貼標籤,他們會照這樣去做。
父母應該做的是,譴責孩子的行為而不是孩子本身。你可以告訴孩子:「那樣做是自私的行為。」或者,「強行進入別人房間的行為很粗魯。」這樣的做法不是針對個人,而只是對孩子的行為表示意見。如果你現在覺得很想大喊:「可是他真的很懶惰!」,我不會說你錯了,然而如果我說你有可能是對的,那可算是「非政治正確」。我只是要告訴你,父母絕對,絕對不要當著子女的面說這種話,也不要在別人面前這樣說,以免萬一話又傳回兒女耳中。在兒女吃完飯連餐桌都不清理,更別提幫你洗碗盤,這樣連犯三次之後,你可以把這個標籤,保留在你最私密的思緒中。
不過正面的標籤就截然不同了。只要這些標籤是正面的(不要給孩子壓力去做他辦不到的事),它們能夠鼓勵孩子,表現出與此名符其實的行為—思慮周密、事事謹慎、勇敢等等。
甚且,其實父母有時候可以利用這些正面的標籤,在孩子行為即將脫軌時,強化孩子的好行為:「看見你行為這麼粗魯,還真是讓我嚇一跳,因為我一直都認定你是個特別有禮貌的人。」這讓孩子覺得安心,父母沒有放棄對他們的正面看法,所以要做個「有禮貌」的人,孩子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