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4, 2009

學習專注有待堅持



運用「行為契約法」,讓孩子慢慢養成好習慣。
習慣的養成是大腦中電網被重複使用的結果,
孩子的想法、態度或行為,若一再被重複使用,就能自然養成堅固的習慣。


過動兒學專注

我在美國訪問期間,認識一位布朗大學的任教授。當年任教授年近不惑,膝下猶虛,夫妻商量結果,決定回安徽老家領養一子。領養來的孩子在進幼稚園後,開始狀
況百出,老師告訴任教授:「小強森總是坐不住,做任何活動,都是五分鐘熱度……」進小學後,更變本加厲,在教室內上一節課要起身十幾次,不是去書櫃拿書,
就是上廁所、聊天、撿鉛筆,而且脾氣暴躁,甚至會對同學揮拳,老師同學都不堪其擾。回家寫作業時,也上演相同的戲碼,不到五分鐘就起身一次,於是半小時的
作業往往拖了三小時,還無法完成。

後來經過醫生判斷,強森確實有「過動兒」的傾向,建議:「吃藥可以減輕症狀。」但服藥一段時間後,過動的情形並沒有得到顯著的改善。任教授夫婦於是努力研
讀各類相關書籍,並經常向親子教養專家討教,終於找到了「行為契約法」。由夫妻兩人先跟孩子商量,立下規範,先從寫家庭作業開始,例如一小時之內起身不超
過五次給獎一點,不超過四次給獎兩點;反之,則扣點。由媽媽登記,每週六計算總分,並依當週點數來進行獎賞。

⊕ 開啟音樂的窗

第一週下來,扣分比加分多,但五天之中已有幾次加分的機會;夫婦商量適當調整標準,果然第二週就得到獎勵。但第三週卻又表現得很糟,得不到獎勵。

儘管兒子不斷哭求媽媽讓他看喜歡的電視節目,但媽媽始終堅定而平靜地拒絕說:「講定的事情,不行就是不行!」兩夫妻堅持到底,期間也有很不順的時候,但持
續了半年之後,強森終於能在一個半小時內把家庭作業做完。接著,任教授又到學校找老師商量,課堂上由老師記點,爸媽來獎勵,這樣整整堅持執行了一年多,終
於皇天不負苦心人,小強森一堂課下來總算能坐得住了!

有一次專家問他:「哪件事情能讓他專心超過十分鐘?」這件事讓任教授苦思良久,直到有一天,發覺強森躲在房裡許久不出來,原來是躲著聽音樂。於是任教授開
始鼓勵他,並聘請老師來教他彈電子琴。同時再次運用「行為契約法」,每天主動彈一小時以上者計點獎勵。就這樣,從聽音樂、彈電子琴、詞曲創作,到開始在各
種音樂會中擔綱演出,強森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才華和方向,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好。

現在強森已是布朗大學大傳系三年級的高材生了,不只擔任輕音樂社社長,並且待人謙虛有禮,人緣奇佳。任教授夫婦教養強森的故事,讓我很感動,也打從心底敬佩他們夫婦對孩子的愛心與堅持!

親子教養百寶盒

⊕ 習慣要有計畫、有方法地培養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父母若要協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習慣,或改正孩子偏差的習性,一定要有計畫、設步驟、講辦法。運用「行為契約法」,便是個有效的方法。

⊕ 引用行為契約法 
對於子女生活紀律的建立、禮貌的養成、看電視的規範、上網習慣的矯正、完成家庭作業、作文寫作、英語學習、閱讀習慣的培養等,都可以運用「行為契約法」先取得協議後,再堅持執行,必可收致良好效果。

⊕ 規範的事情要具體 
● 例如要孩子養成整潔的習慣,不要總是嘮叨:「你怎麼這麼懶!不會打掃一下自己的房間嗎?」而是明確地規定他:(1) 每天起床把被子疊好;(2)無論何時,東西不能放在或掉在地上;(3) 每週六清掃房間並整理書桌等。

● 如要孩子每天按時完成家庭作業,就要明確規定放學後先寫作業,寫完才能做其他的事;或者每晚七點半開始寫作業,九點半寫不完,就不要再寫了。不宜只是做些沒有明確規範的喊話,如「不要玩電腦啦!」、「為什麼不寫作業呢!」這樣不僅效果不大,而且容易惹得孩子反感。

⊕ 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當父母和子女共同設下合理的規範後,就要貫徹執行;孩子也會從父母堅定的執行中,學習自我控制及自我負責的良好習慣。

⊕ 要做個「恆溫計」而不是「溫度計」 
父母宜以堅定但平和的態度、口氣來執行,不宜跟隨孩子的情緒或狀況,而情緒起伏、言行失控。

好習慣成就孩子的大未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